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行刑时效制度研究


          法制博览2014年第2
          行刑时效制度研究
          
                    共2页
                      【摘要】行刑时效,是指对于一定的犯罪,在处刑判决确定后,超过法定期限不曾执行,其行刑权即行消灭不得再予以行刑的制度。我国也应该在参考国外的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下设立行刑时效制度。【关键词】行刑时效;争议;制度建立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完善了管制和缓刑等刑罚制度,但是刑罚体系还不够完善,行刑时效制度没有纳入其中。一、行刑时效行刑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被判刑的人执行刑罚有效期限的制度。犯罪人被科处刑罚之后,只有在行刑时效期内,刑罚执行机关才有权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期间内所判处的刑罚未执行,超过行刑的时效,便不能再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完成,是刑罚执行权消灭的一项重要事由。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只是说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