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及法律特征

为便无效。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有独立的的认识能力,可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此外,外国公民对我国公民和本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见义勇为,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对于有此行为的行为人是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是中国公民或是外国人乃至无国籍的人,是拥有政治权利的人还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是正被羁押或刑满释放的人等,大多数的地方没有给予限制,都可以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二)见义勇为的主体在进行救助时的出发点是正义的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主观想法,也可以这样说,主体具有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人身和财产利益的目的。如果是为本人利益而实施的行为,不能被视作是见义勇为,我们只能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意外事故或者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来对其进行判定。(三)见义勇为行为人在客观上具体实施了保护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