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现代价值
法制博览2014年第4
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现代价值
共2页
【摘要】“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法制史中曾被称为“以礼乱法”,其名义上是标榜“天性”,“仁孝”,实质则是维护封建家族制度,是对法制的破坏。但是通过剖析该原则的渊源和具体内涵,其体现的立法人性化和礼治中注重亲情的原则对现代法治建设仍存在有益的启发。【关键词】亲亲得相首匿;法治;价值一、“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概述《论语》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即他认为,父亲为儿子隐瞒罪行,儿子替父亲隐瞒罪行,这才是父慈子孝。这是儒家学派“礼”的特点,由此延伸出在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传统法制中的一个观点。“亲亲”是指特定的对象,即亲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