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从大清邮政到邮传部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诞生

后,英国在中国各地的通商口岸广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的原则,纷纷相仿。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又以种种理由,不断扩大“客邮”在华范围,他们早已不满足于沿海港口,而是将业务网点不断向内地的新疆、云南、西藏等地扩张。“客邮”虽然设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它们在表面上是为了方便在华侨民和使馆人员办理一般的邮政业务;而实际上,“客邮”也收寄中国人在中国境内的邮件,甚至以外商作掩护,从事鸦片、吗啡、珠宝等走私活动。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中国邮政体系的混乱。不容置疑的是,“客邮”的存在给当时的中国人认识近代邮政提供了一个窗口,也在客观上加速了腐朽邮驿制度的瓦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就曾说过:“近日英法美复于上海设局经理其事,自当年费用外,年入之款岁有赢余,可知邮政一端,其益甚宏,轻而易举,无耗费之虞,远而可通,无濡滞之虑,所谓上下均利而无所不利者也。”依
<<上一页  下一页>>

wsck20132303
wsck20132303
wsck20132303
wsck20132303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