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流水幽兰,话不尽古琴之美

的诗句,可见两千五百年前古琴还被古人用来取悦心仪的女子,似乎和现代人弹吉他唱歌差不多。从产生到流入民间并被载入《诗经》,保守估计古琴至少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琴棋书画”,在明代以来的不少小说中,古琴位列“文房四艺”之首,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之重要。四艺皆通是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四艺皆精者,千百年来恐怕也没有几人。古琴不仅代表了高雅的艺术修养,还被历代文人雅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古琴造型优美,古书上有记录的形状多达五六十种,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伏羲式,就是传说中伏羲最早为古琴定下的造型。仲尼式,却并非是孔子设计的,而是因为这种琴的上端是方形,传说孔子的形象是方头方脑的,故而命名为仲尼式,算是古代文人和圣人开的一个玩笑。古琴的琴面为拱形,琴底是平的,象征“天圆地方”。琴形前宽后窄则是象征“尊卑”。传说舜的时候琴只有五根弦,《古今乐录》中就记
<<上一页  下一页>>

wsck20132318
wsck20132318
wsck20132318
wsck20132318
wsck20132318
wsck20132318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