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巴黎不相信眼泪 他们的法兰西留学岁月

过两所中学。邓小平在法国五年零两个月,只在西部诺曼底的巴耶中学短暂补习过法语,约四年时间都在做工。几十年后,他跟法国友人开玩笑说,我为什么个子这么小,就是因为我在16岁正发育的时候,在法国的工厂里拉红铁,而且只能吃硬面包、喝凉水。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中,部分人诚心求学,部分人看中低成本实现出洋梦,还有一大批青年已在国内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想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追本溯源,寻求救国之道。湘籍青年最为突出。以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蔡畅等领袖人物为代表,湘籍学生团出发之前就带着浓厚的马克思主义背景。留法期间,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李立三等来自各地的进步青年与蔡和森等一拍即合。如果法国真能如预想那样提供大量合适便捷的工作机会和学习条件,学生们也许还不会如此迅速抱团“觉悟”。在法国艰辛劳动的经历,使这些原本思想多元的年轻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绝望,他们亲历了法国工人多次罢工,利用宽松的文化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