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没有坟墓的幽魂日军“神风特攻队”自杀战

战术。甚至,战后日方的报道还披露,日军普遍给年轻的自杀队员服用兴奋型药物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毒”。以毒品使他们在作战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陷入疯狂。日军生产的这种毒品如此之多,以至于战后流入社会,造成大量犯罪,这就是曾令日本社会谈虎色变的“觉醒剂”。盟军很快找到了对抗自杀飞机的手段。他们一面在舰群外围配置舰只,组成早期预警雷达圈,以便尽量远地派出截击战斗机,将训练不足的自杀机“菜鸟”截杀空中;一面大量使用刚刚研制成功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使高射炮的威力倍增。随着战损的下降,盟军官兵们也能够对原来感到恐惧的自杀战打趣了,他们把日军寄予厚望的“樱花”自杀飞机戏称为“八嘎弹”,即日语中的“混蛋”。日军内部也有人悄然进行研究,发现自杀飞机的攻击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大。这是因为那些被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的新飞行员训练不足,在撞击的最后时刻通常会因人体本能实施闪避,造成失的或仅撞中盟军军舰的次要部位。
<<上一页  下一页>>

wsck20141403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