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吴佩孚 爱国者与刽子手的双重困境

行外交斡旋,谈判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吴佩孚也未能像他向苏俄保证的那样更换政府成员甚至整个内阁。在不采纳越飞的孙(中山)吴(佩孚)联合建立政府的建议后,吴佩孚与苏俄、共产国际渐行渐远,与中国共产党,却越走越近。1922年前后,李大钊曾多次赴洛阳与吴佩孚进行会谈,当时的吴佩孚,在军事上已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但北方的铁路却仍在奉张的手里,怎么办?吴佩孚只好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求助。为此,李大钊将何孟雄、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等共产党员介绍到各条铁路上,派党员为吴的铁路委员,巩固其铁路上的军事势力。名义上,他们是交通系的密查员,实际上为中共的职工运动特派员。在京汉铁路上,由于吴佩孚挂着保护劳工的招牌,与共产党有具体的合作,京汉铁路的工人们陆续建立起了“工人俱乐部”。要不是二七惨案的发生,李大钊的好盟友吴佩孚也不至于一下子成为全国最狠毒的刽子手。只是,昔日爱国英雄怎么突然成了狠心的屠杀者?这让人百思不得其
<<上一页  下一页>>

wsck20141411
wsck20141411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