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道德经
名标语“道法自,然”的唯一真正本意。举例如下: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三十七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自然=自己产生)。【德——德与道的关系是怎样的?】《道德经》里另外一个关键的特定定义是“德”。这里“德”是时刻不离的那隐形之“道”的外在的属性和显现的特征。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广大无边、无处不在的“德“(这里“德”是一个哲学概念,而非指某类人),作为“道”的外在容貌和属性特征,严格隶属和服从于“道”这一绝对的原始本质。而“道”呢,它隐藏不露,所以“道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