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民国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的“日常记忆”

此则消灭阶级之渐也。”教科书中用具体史实阐明了中古时代的“配合不拘行辈,婚姻自由、夫死得再嫁”的婚嫁习俗。丧葬方面,教科书也有详尽说明,“丧葬多承古礼,惟至元魏时有七七百日齐僧之俗,是为后世齐僧之始,亦即丧礼用佛事之滥觞;居丧避煞之俗,此时代中已通行。自周以来葬皆制钱;唐王玙以纸钱代之,是为后世冥钱之始。又自晋以后,风水之说始盛,葬期不遵古礼:或久延不葬,或葬而复迁。盖皆以得葬地为期,而又须择时日也。”婚丧嫁娶是社会日常互动形态的集中体现,婚丧习俗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动过程中意识与观念的凝结。历史教科书通过诸如婚丧嫁娶这些日常互动形式折射出中古时代社会民众的风气与观念,多少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除此之外,新学制历史教科书在描写商业活动时还注重对民间商业组织的叙述,这也是人们日常互动交往的一种形态。例如金兆梓的《新中华初中教科书·外国史》(中华书局,1932年5月)在叙写西欧中世纪的工人行会制度时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