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栈道
平处,却又不见斧凿的痕迹,其东西两壁还有三十余种摩崖石刻。那时候先民们是怎样打通这个隧道的?这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惊奇。后人从古人的一句“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推断:古人那时已经掌握了岩石的热涨冷缩特性,以火烧石使岩石膨胀,随后突然喷水(或醋),使其迅速收缩,导致碎裂,最后用锤击落。如今听来,这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仔细推敲一下,却并非那么简单。从工艺上看,使岩石灼热需要有高能量的燃料,虽然摩崖石刻的文字上没有记载详尽的燃料特征,依当地的资源状况分析,可能是含油质成分高的木材。要保证燃料在洞内能够充分燃烧,就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所以当时还应该有相应的鼓风设备。再从施工组织上讲,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此隧道当时为汉中太守鄐君奉旨“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设想使用几千名劳改犯,其组织工作的繁杂程度可想而知,从燃料采集、运输、加工、焚烧、出灰、喷水与冷却,到清渣等多道工序均需要相当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