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的黄昏与别利亚科夫时代
计和电传操纵系统的米格-29竟然飞出了F-16无法企及的机动动作。但也正是由于两台发动机的高耗油率,以及为了节省重量降低载油系数的做法,让米格-29先天“腿短”,后来严重限制了米格-29改进型号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我们在别利亚科夫的“封山之作”——米格1.42中再次看到了其偏好冒险、剑走偏锋式的设计风格。为了追求超越F-22的机动性,别利亚科夫牺牲了下一代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米格1.42采用大尺寸鸭翼,并放弃了翼身融合,进气道和发动机尾喷管均没有任何隐身遮蔽。它的最大飞行速度高达2.6马赫,已达到米格-31截击机的水平,巡航速度也有1.6马赫,与F-22相当。隐身性能则寄望于还很不成熟的机载等离子发生器。总的来看,米格1.42集成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高空高速与高机动性的优点,并进一步放大,但如果与F-22发生空战,却很可能因发现距离上的差距而陷入被动。坠落1976年,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在列宁格勒病逝。按照惯例米格局的飞机编号可以把古列维奇去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