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H > 航空知识

解放军10马赫反击

小时的歼6开始研制时,中国航空工业就同期开始研制高空高速飞行器,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的“北京四号”——新中国第一架高空高速靶机,该机使用冲压喷气发动机,设计飞行速度2.5马赫,从1958年到1960年总计进行了7次试验,虽然未能取得圆满成功,但为中国高空高速靶机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四号”诞生的当口,正是美国航空装备全面跨入2.0马赫时代:1958年服役的F-104“星”最大速度2.01马赫,同年服役的F-105“雷公”最大速度2.08马赫;1960年服役的海军F-4“鬼怪”最大速度达2.2马赫。中国急需通过研制高空高速靶机来研究应对这类目标的对策,这才是“北京四号”的历史背景。至今仍有人对1958~1961年中国东风113战斗机计划不断拔高的设计指标耿耿于怀,认为当时把设计指标定在“双二”(即最大平飞速度2马赫,升限20 000米)不切实际,后来又提升到“双二五”(即最大平飞速度2.5马赫,升限25 000米)更是不可理喻。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
<<上一页  下一页>>

hkzs20140408
hkzs20140408
hkzs20140408
hkzs20140408

首页 > 电子期刊 > H > 航空知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