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赛马赫
角后掠翼,在当时算十分新奇的翼型。在发动机有了质的飞越后,气动布局的改进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具有较小迎面阻力的后掠翼以及后来出现的三角翼为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带来了生机。声障更像是个心理障碍,一旦突破后,勇敢者们的信心一发不可收拾。1956年3月10日,英国人彼得·特维斯驾驶FD-2试验型飞机将世界飞行速度猛提至1 821.7千米/小时(1.731马赫)。不久美国人就扳回一城,欧文驾驶F-104A“战斗明星”战斗机在飞越25千米航段时,速度达到2 259.538千米/小时。面对2 000千米/小时的速度大关,苏联也不甘落后。1959年10月,试飞员格·英索洛夫驾驶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三角翼飞机米格-21,达到时速2 388千米。两个月后,美国人再次反超,罗杰斯驾驶F-106A“三角标枪”三角翼无尾截击机创造了2 455.7千米/小时的新纪录。1962年年中,前苏联飞行员格·莫索洛夫驾驶新式三角翼试验型飞机Ye-166再次夺回领跑权,其最高时速达到2 681千米。在2字头的速度范围内,美苏缠斗了近10年。这之后,美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