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形成机制与社会威胁
”,被网民贯之以“水军”称号,出现网络表达的不对等倾向。在中国阶层矛盾日益紧张的现实中,人们习惯将“富二代”、“官二代”这些“标签人群”作为不满的宣泄点。对精英阶层的反对,对底层平民的崇尚,体现了民粹主义的思想内核——以民为粹。三、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机制(一)社会心理机制当我们反思李某某案等一系列社会事件时,会发现这种网络中的民粹心理并不只是在具体的社会事件中体现,它更反映了一种蔓延于网络舆论中的社会情绪。这种社会心理形成于两方面,一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二是当下转型时期的现实环境。1.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民本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治国的基本思想,儒家文化在经济上提倡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政治上提倡民本主义,墨家提倡的劳动观念及平民意识等。虽然民本主义和平均主义不是民粹主义,但可以成为民粹主义的文化土壤。普通民众长时间处在权威精英的压制之下,急需宣泄压抑情绪的出口。[2]”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