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形成机制与社会威胁
当下民粹主义重新抬头的一个推力。(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传统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是底层人民的一种社会心理,但由于地域限制,这类群体中人们很难在大范围交换意见,并强化自身判断,因此这种民粹情绪多呈点状分布于社会底层。然而互联网的普及,给这些呈点状分布的意见带来了汇聚与整合的平台。1.网络的匿名性与自发性,鼓励了意见与情绪的表达。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人们在意见表达时,总是取向群体的认可,害怕被多数意见孤立,而互联网的匿名性恰打破了被孤立的情境,在互联网上,人们表达自我时更加大胆。2.网络的多元渠道,聚合并强化了意见认同。互联网的传播渠道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发展到QQ、MSN等即时通讯,而微博客更是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中,所有信息都可以实时发送和接受。多元渠道使互联网的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将平民阶层的意见整合,使原先成点状分布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并得到强化。四、网络民粹主义的社会威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24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