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传播学视野下的《致青春》

合作,比较了解赵薇的喜好与品位。最重要的是李樯的作品如《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立春》等都获得了众多大奖,可见其是一位有思想深度的编剧,并且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青春》因其作品情感真挚动人,在电影拍摄之前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势必会引起不错的化学反应。二、符号设置过程霍尔认为事物本身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意义的产生得益于通过概念和符号组成的一些表征系统。符号是连接传者与受者的桥梁,在艺术创作领域中,符号是将主体的情感、思想、观念等物化的载体,情感的表达与意义的传递则来自符号的诠释。《致青春》因其展现的是与70年代末至80年代这一时间段里的一群人的青春主题有关的缘故,符号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片名。“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片名所涵盖的意义干净利落让观众一目了然,影片的主题是青春,是我们期待、经历而又终将失去只能怀念的青春。这使得影片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