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论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犬儒主义根源及形式

兑了其应有的公共性、公益型的本质。要从根本上减少犬儒主义蔓延的趋势,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网络媒介,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的理性程度才是决定公共领域建构成败的关键。而网络这一媒介在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时虽然存在着诸如缺少理性精神的理性讨论的缺点,但是在公共舆论产生机制上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或者说平民媒体——网络,要想在公共领域发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正如普利策所说“从不对穷苦人缺乏同情心,永远忠于公众利益。[9]”参考文献:[1] 谢佳辉.浅谈《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与犬儒主义[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2] 徐贲.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J].中国经济周刊,2001(17).[3] 郑富兴.道德教育:从童话精神到悲剧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4] 朱富强.国内经济学人的功利性与行为批判[J].学术界,2009(3).[5] 刘宇.超越反的逻辑[J].教学与研究,2009(12).[6] 黄宁莺.从公共生活审视人民民主[J].清华法治论衡,2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