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类型化:生产机制与文化意指
在于从广播制作机构角度来看,完全的创新意味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为确保经济收益,往往倾向于以较低成本模仿以往的成功范例。四、后现代思潮特征麦奎尔认为,“后现代概念的吸引力,在于它帮助连接许多有信服力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关乎媒介自身的本质逻辑”[3]。作为一种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研究的主流话语,是诉诸感官而非诉求理性的形式,具有反复无常的、缺乏逻辑的、千变万化以及快乐主义的特点。类型化广播体现后现代文化特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类型化广播的媒介文化标准形式,建立在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的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类型化广播起源于20世纪美国的50、60年代,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初期登堂入室。那一时期盛行于英美的“波普艺术”体现出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壁垒的明确拒斥,鄙夷阿多诺将文化视为“世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的观点,转而推崇威廉斯的“文化是全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