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类型化:生产机制与文化意指
部生活方式”的定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壁垒崩塌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波普艺术”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这一时期流行音乐本身也开始具有严肃的政治意蕴。“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语境,考察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广播的类型化是除了电视、音乐录像、广告、电影、流行音乐、时尚等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本与实践。广播类型化生存的根本条件,产生于它与彼时的西方社会文化潮流与受众思想观念的同构性,“即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现在与过去、历史与怀旧、虚构与真实之间界限的消解,对立双方之间的差异愈发无谓、愈发隐匿”[4]。第二,类型化广播传播形态的创新,对应了社会情境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诸多变化。社会传播情境变化,牵涉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人们的精神信仰、生活娱乐消费方式、信息传播形式的选择偏好,以及社会主体的多元分化等各个层面。鲍德里亚认为,“一种新的围绕着模拟而组织起来的后现代社会,模态、语码、传播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