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于实践中的近代宗教慈善事业
提出,中国慈善事业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之中,应当学习“泰西教法”,做到教养并重。而熊希龄曾在一次给中华慈幼协会作演讲时表示他有五个希望,其中第二个希望就是:“以科学的新知识改善中国之幼稚教育,中国的大病一个是穷,一个是愚。穷当然是没有教育的机会,富的又往往不知道教育的方法。……以科学的新知识改善这幼稚教育,是我的第二希望[10]。”因而,随着近代中国的慈善理念的转型,孤儿院、残疾院的宗旨不在仅仅限于收养,救死扶伤,而是趋向于“教”与“养”并重,使得被帮助者能够获得独立生存于世的技能和学识。例如,上海孤儿院的宗旨也发生了“本院收养无依靠贫苦男女儿童为之抚养,授以普通学识及相当技能以冀日后成人得以自立为宗旨。”、伯特利孤儿则以:“本基督博爱之心援助孤儿,造就人才为宗旨”作为该院的宗旨、圣若瑟孤儿院的宗旨则是:“免费教养各种国籍之女而孤儿使其得趋于自立。”以上海孤儿院为例,从该院的简章之中的课程设置,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