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民国报业托拉斯现象近十年研究综述

、上海、北平、重庆、成都5个分社和日、晚刊共8种的报团” [3]的《新民报》也仅在刘小燕的文章中出现,暂无深入研究。上海报人张竹平的“四社”显得更符合报业托拉斯的特点,但是近年来学界的关注也不多。刘小燕在文中认为,“四社”不是资本的联合,仅是业务上的部分联合,因此只能被看作是报团的雏形。在二十余篇文献中,除了刘小燕的文章,提到“四社”的研究只有两篇。其中一篇是张立勤的博士论文,她在研究1927年到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时,主要是围绕《申报》和《新闻报》进行研究,对于张竹平的“四社”只是一笔带过,说“这个集合了日报、晚报、英文报和通讯社的联合体,经济实力相当雄厚,被誉为‘报业托拉斯’” [4]。另一篇文章是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的《民国报业大亨张竹平: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这篇报刊文章主要是介绍了张竹平办“四社”的背景、经过和结局。三、结论及研究启示1.分析阐释已达成共识。在分析报业托拉斯产生及失败根源时,学者们达成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