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益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
保障。然而,在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和安全感后,人们就会突破“小我”利益的束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寻求他人对自我的尊重及认同感,以求实现“大我”的社会存在价值。此时,具有正面引导能量的公益事业自然成为人们释放爱心和热情的焦点。3.文化上:传统“儒道释”的精神内核对于中国人来说,关于公益,关于善,我们并不陌生,公益慈善理念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思想根基。“人之初,性本善”、“善恶因果终有报”等儒道思想及佛教伦理历经千百年来的淬炼沉淀已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儒家历来推崇“仁义观”及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佛教的伦理核心是“慈悲为怀”,它要求信徒日行一善,在日常行为中逐步培养自身的行善习惯;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人的所作所为有神灵在监督,行善越多,将来获得的福报也会越多。作为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三大文化精神体系,其对培育稳固人们心中的公益慈善观念至关重要。我们从不缺乏善良和热情,我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