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队员“铁榔头”郎平、单届奥运会独得3金的“体操王子”李宁、“抗日英雄”棋圣聂卫平等等,这些运动员身上的“闪光之处”被媒体无限放大,明星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具有“高大全”的理想特征,个体意识和个性化特征的表达被边缘化。但是,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职业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呈现出由早期的“单一性”(政治意识形态)走向多元化(大众文化消费)的基本变化特征。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处在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改革初期,职业联赛和俱乐部制等职业化改革措施首先在世界第一体育项目——足球领域内试点和推广,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逐步推广至乒乓球、篮球、网球等体育项目。一些项目的运动员被定位为“职业选手”,同期出现了个别“明星运动员”,这些运动员经常出现在各类商业活动和广告之中。经过媒介的宣传报道,商业化的职业运动员媒介形象开始浮出水面,逐渐成
<<上一页  下一页>>

jchm20140250
jchm20140250
jchm20140250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