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电视问政中的市民期许

会跟随而至[3]。作为展示媒介的电视显然更适合直接简单的对话形式,其图式作用也反映在形式的运用上。电视不同于其他媒介,更加注重的是气氛的营造,满意度的统计依据对话内容,更多的是对官员的印象打分,正如《百姓问政》主持人总结的一句话,政府要外塑形象、内练素质。运用感性交流的手段来降低市民感性因素对政府工作的评判才是目的。电视问政节目不仅仅反映的是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官员对媒体的理解以及自身媒介素养问题,在运用媒介上还有待加强。在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善于运用媒体做好政府工作,既是满足市民参与的要求,也是社会局面安定团结的要求,更是政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加强的地方。参考文献:[1] 刘霞.“电视问政”缘何刷新收视率[N].光明网,2011-12-08.[2] 何润萱,郑智斌.电视问政节目的问题与改进[J].青年记者,2013(3).[3] (法)莫里斯·列维著.朱振明译.传播学的100术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页  

jchm20140419
jchm20140419
jchm20140419
jchm20140419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