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稳、准、狠 打击虚假恐怖信息犯罪

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此外,《解释》的保护范围既涵盖了机场、商场等区域场所,又涉及航空器、列车等动态场所,还包罗了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行政村、社区等,实现了生活、生产、交通、工作等领域的全覆盖。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在颁布该司法解释的同时,还公布了张琬奇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潘君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和熊毅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等三起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震慑犯罪,有利于帮助司法人员提高司法能力,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避免伤害。案例一张琬奇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2007年3月23日19时许,被告人张琬奇因和前男友宫某某之间有经济纠纷,到宫某某承包的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歌舞厅欲收取当日的营业款。遭到拒绝后,张琬奇使用手机拨打“110”报警,谎称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内有炸弹,造成公安机关出动多名警力赶赴现场进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