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中国亟需建立公共信仰

,会使一个社会信仰的公共性始终无法建构。在公私领域尚且无法界定的时代,私人信仰也无法再度提升为圣人信仰的前提下,私人信仰有可能演变出一套私人主义的意义模式。他们不期待自己的身份改变,甚至不期于与他人交往、互动,而是渐渐地把他们的私人信仰构成一种亚社会、亚文化生活方式,变异为一种仅仅关心自己利益、自我满足的精神关怀。所以,在公共性缺失的信仰模式之中,不同信仰之间的和谐是比较困难的。诚然,信仰是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共同要求。特别是同一种信仰的实践、信仰群体的社会实践,以及信仰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肯定就是公共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事情。所以,关键的问题是,私人的、个人的信仰,如何能够成为公共的社会信仰,如何构成社会的公共认同,尤其是在不同的信仰之间能够建构为公共的、共同的价值共识。一般而言,信仰是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使共同体结合起来的纽带。拥有信仰意味着
<<上一页  下一页>>

jcfy20140511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检察风云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