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的“情绪沟通”(下篇)
试图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地带,想确保自己的家庭只接纳“真善美”,只愿意看到愉悦,“丑陋”的一切都不许出现,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误会”,就是“别带着情绪回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这种理念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并且强制自己在回家之前“变脸”。请朋友们思考一下,负性情绪有可能被完全杜绝吗?没有解决好自己的情绪时,会有好的状态与家人相处吗?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让我们放松、最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家里有我们最亲近的人,“有情绪的时候”往往是人们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时候把“情绪”关在家门之外,那要让它去哪里呢?时间一长,这个人就变成了强言欢笑的“分裂人”了,我在咨询工作中遇到了太多“人与情绪分离”的案例,他们自己就不接纳自己的情绪,甚至不愿意“跟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儿”,那么,他们有能力去接纳别人的情绪吗?何况是一个孩子“无理”的情绪呢?不管这个“误会”是从何而起,我们今天需要澄清它真正表达的意义,我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