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洋学生的中国梦

企业找机会,去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找机会。吴耐圣像是亚伯建议的力行者。2004年,他自美国大学毕业,学过一年中文,他为自己规划了轨迹:将中国作为跳板,再凭借中文能力与中国履历,回到美国的就业市场脱颖而出。最初,吴耐圣在地图上选中贵州的铜仁,“所有提供英语教员职位的城市里,铜仁看起来最小,最不可能有外国人,这是它吸引我的原因。”当抵达贵阳时,铜仁学校的负责人却告诉他:“那职位不招人了。”吴耐圣在火车上结识的朋友,父亲是本地警官,那警官列出一份贵阳有可能招聘外籍员工的学校名单,吴开始逐一登门。一周后,他遇见了至今仍感念的老板,获得了一份工,去遵义市的大洋外国语学校。这座因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而闻名小城,与吴的家乡规模相似。2004年,除去两三名国际志愿者,在遵义只有他一个外国人。当地人还不习惯老外在街上走,但中文继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后,已进入到美国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吴耐圣在遵义搭一部出租车,素
<<上一页  下一页>>

ndzk20140120
ndzk20140120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