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以语言为镜

年代之后,中国文坛停止了代际更替,“50后”作家“一手遮天”文坛30年有余,却未见新生代作家的强势登场。陈思和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并期待新世纪十年会迎来一次新的“青春潮”,结果却落空了。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太多,解释起来很复杂。我也曾作过一些思考,试图给它一个说法,但解释力度终究是很有限的。读郑也夫的《语镜子》,则让我眼前一亮。在《“老张”与“小张”:老人的统治》一文中,作者通过日常口语照亮了一段社会史:1949年之后的中国又一度回到了老人统治的社会。这个说法就像阳光一样平常,却很受用。就在写作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正窝在乡下老家的木屋子里,有些阴冷,巧的是,此时有阳光从门外投射进来,似乎一下子化解了身心凝滞。“语镜子”就像这束阳光,它不仅照亮了一段社会史,还通过光的传递照亮了一片有待辨识的现实。语言是“社会之光”的解码器,同时也是传输器。梦书作者: 【意大利】费里尼译者: 何演、张晓玲
<<上一页  下一页>>

ndzk20140227
ndzk20140227
ndzk20140227
ndzk20140227
ndzk20140227

首页 > 电子期刊 > N > 南都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