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鹰”与“鸽”的反差
上了战场,就成了睚眦必报的“推土机沙龙”。1953年,还是一个伞兵军官的他,一手策划了约旦“基布亚村屠村事件”;1982年,已是国防部长的他,又授意黎巴嫩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大屠杀。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沙龙对希伯伦、内扎利姆等犹太定居点近乎狂热的坚定捍卫;就能理解他何以对伯利恒等《旧约》上与神迹相关的地点感情特殊,并在2000年9月近乎“政治挑衅”地执意参观阿克萨清真寺。尽管这些所作所为与“和平鸽”的形象大相径庭。但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所指出的,沙龙不仅是个性鲜明的东欧犹太人,更是个具有现实主义头脑的政治家。在漫长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逐渐认识到,以色列人建国后把太多注意力凝聚到“安全”二字上,结果反倒丢了安全感,在短短半个多世纪中接连遭逢了5次地区性战争,和无数次冲突、恐怖袭击。因为以色列是“阿拉伯世界汪洋中的一叶孤舟”,在这样恶劣的地缘政治形势中,一味用武力追求安全,其结果只能适得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