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曙 用社会企业家精神做公益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6
沈东曙 用社会企业家精神做公益
共2页
12年前的一天晚上,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家里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个叫沈东曙的年轻人——他刚刚卖掉自己创办的网站,准备着人生的再一次选择。在一本财经杂志上,年轻人看到茅于轼和汤敏创办了富平家政学校。两位经济学家的初衷,是想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在他们看来,关键一点是要让农民能在城市里扎下根来,为此,他们办了这个名为“富平”的“保姆学校”——取自谐音“扶贫”。富平学校登上杂志的时候,这个公益项目正面临招生和经营的窘境。学校招收的五十多名学生中,大部分还是茅于轼在山西小额信贷试点时结下的老关系。电话那头的沈东曙决定投身这个社会创业项目,帮助富平学校渡过当时的难关。他说,另一个吸引他的理由是,茅于轼先生的人格魅力——“他不怕做小事,也不怕这个小事永远是小事。”社会企业第一次去拜访经济学家茅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