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曙 用社会企业家精神做公益
于轼和汤敏,却是以争论开始的。两位经济学家看问题,着眼于用市场经济的方式,解决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沈东曙的想法却更为务实,他提出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招生的问题。争论的最后,汤敏先生撂下了邓小平的“猫论”——年底如果用沈东曙的方法招到200个人,就算他“赢”,他的思路有效,那么也就可以把机构放心地交由他运营。沈东曙陪着茅于轼先生去了合肥,与安徽省政府正式签署协议,由地方扶贫办出钱补贴部分学费,由妇联负责招生。按照沈东曙的办法,富平学校果真“起死回生”——到了2004年底,该项目在安徽贫困地区的受益人数达2000人。2003年底,富平学校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关注和肯定,河南、湖南、甘肃等省份陆续加入到这一项目之中。富平学校从此有了一位年轻的校长。12年里,沈东曙开始带领一群年轻人,实践着老学者们的试验,同时,也开拓着“老人们”由于时代和精力制约而尚未探知的领域。“社会领域的事情,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好像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