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Q > 青年记者

从打击谣言看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⑥ 另外,对于“情节严重”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解释。这也使得权责边界愈加清晰,可以更好地兼顾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保护。B.扰乱公共秩序不实的谣言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紊乱,特别是那些关于天灾、险情、疫病、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谣言。虽然不是每个谣言都出于恶意,但也确有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好玩而故意编造谣言,造成恶果。法律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行政责任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罚规定。要注意的是,这一条款也要求有扰乱公共秩序的“故意”,如果是道听途说信以为真,或者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都不应该视为违反本条规定。比如,2013年8月26日,安徽砀山发生交通事故,导致10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发生后,网友于和玉在微博上称“事故造成16人死亡”,当地警方认定其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Q > 青年记者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