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击谣言看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刑事责任方面,《刑法》第246条对诽谤罪做了规定,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虽有法律明文规定,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诽谤罪中“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问题,却相对比较模糊,在司法实践中没有清晰一致的标准。而2013年9月9日“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对这些问题作了更加清晰的界定。比如,有三种情形可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包括“捏造并散布”、“篡改并散布”和“明知虚假事实而散布”。上述行为均反映出行为人具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主观故意”,而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