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问题特点、成因及扶贫策略
农民在农村进行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其中的准公共物品或纯公共物品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直接相关。贫困地区相对偏远,经济不发达,所以在贫困地区投资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率低,这就导致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供需失衡。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撰写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2009》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2008年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但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距甚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但是,农民却长期被排除在对于社会非常重要的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虽然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但其在发展水平上距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首先,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距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其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水平偏低,覆盖面较窄,资金没有保证,政策执行不到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