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品味舌尖上的美食
动,描绘依然细腻,依然独特。一册在手,总能做出几样美食来。可怀:美食的内涵传承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二毛的《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书中,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嫩滑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谭延闿的祖庵鱼翅,在南京的上空鲜亮腴滑地飞翔;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向读者一一展现出来。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真要探讨“舌尖上的中国”,唐鲁孙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韵味的,《酸甜苦辣咸》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