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与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区别及防治对策
发生1代,45°~40°发生2代,40°~30°发生3代,30°~25°发生4代,25°~20°发生5~6代。海拔越高,发生代数越少。在四川省一年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棉铃虫发生的世代因年份、地区而异,在山东省莱州市每年发生4代,9月下旬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玉米秸秆附近或杂草下5~10 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立春气温回升至15 ℃以上时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出现第1代在6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尚有棉铃虫出现。在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4~5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第4、5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