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世界知识

钓鱼台:我国礼仪文化的国际名片

有住处,就安排他们住在北京饭店。当时北京像样的饭店极少,所以当北京饭店没有空余房间时,礼宾科的人员不得不守在饭店等待空房。后来干脆长期包下一些房间备用。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属于国宾级的代表团,是1952年9月28日来北京参加建国三周年庆祝活动的蒙古革命党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率领的代表团。泽登巴尔住在东交民巷15号即原法国大使馆,周恩来在当时的外交部即现在的外交部街31号为贵宾举行了欢迎酒会。为举行这样的招待会,外交部不得不临时把一个一个办公室的桌椅搬出腾空,从头布置,而且宴会中间发生过断电事故,不得不点起蜡烛照亮。后来就把这样的宴会改在北京饭店举行。建国宾馆的必要性越来越紧迫,钓鱼台国宾馆便于1959年应运而生。既然有了专门的国宾馆,那就要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制度,包括外交礼宾礼仪好好地建立起来。钓鱼台国宾馆建成后,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过程。前文讲过从北京饭店调来名厨、直到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钓鱼
<<上一页  下一页>>

sjzs20140223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世界知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