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失落的古镇与留存的饮食
米团。夫妻俩做粿胚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了。灯盏粿也有淡旺季,上半年每天能做200斤面团,秋冬的淡季每天做七八十斤就够用了,最畅销的还是各个节日,元宵、清明、立夏、七月十五、冬至……最多一天能卖到500斤。马上到了春节,在外工作的铅山人一回来,才是最大的旺季,生意最好是从大年初二开始,要半夜两三点就起床,做10锅面团才够卖,陈晓明的泥水匠工作反而不如做粿胚赚钱,自己就干脆清明节之后才出工。杨仕庭在做米粉七点一刻,第二锅面团也要出锅,陈家12岁的小男孩刚刚睡醒,站在黑洞洞的走廊里默默地喝着稀饭。信江边的老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木结构的二楼已很少有人居住,家家格局都是狭长的一条。在弥散的烟气和米香中,陈晓明把面团用布包好,要继续送到市场上加工,我们摸黑穿过长长的走廊,出了正门,才发现古镇里已经是晨光明媚了。每天夏小英都在市场上做粿胚。一条长案板上摆着两个竹匾,一个已经装满了小球状的圆圆粿,另一个刚盛了几个小碗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