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江西铅山:失落的古镇与留存的饮食

下,木勺陷在米团中纹丝不动。陈晓明要双手抓住一米多长的勺把,像锄地那样把米团撅起,再闷声摔回锅内。一锅米团有40斤,这样的揉搓要持续二三十分钟,也难怪城里的小家庭再无法自己制作粿胚。灯盏粿在乡下家家都会做。陈晓明认为自己最专业的地方,就是面团不易糊。水少了,粿皮太硬不好吃;水多了,蒸笼掀开,全都塌在里面了。选择原料,是朴素的经济账:“做粿胚要用当年的新米,摊开在太阳下晒的米最好,1斤能出2.2斤面团,现在没晒干的米水分还是要大些,1斤就少出了那2两的富余。”但怎样的面团才算好吃?半小时后,一锅熬好,稀米浆在揉搓和发酵的作用下,变成了富有弹性的面团。陈晓明揪下来烫手的一块让我们垫垫肚子。刚拿在手里还有些迟疑,总有种要生吃面团的别扭,吃到嘴里,热乎的米香带着微微的焦味儿,迅速在口中扩散。几块面团立刻被我们吃光,咽到空空的肚子里,是一种踏实、平易的味道。陈晓明白天是一名泥水匠,每天早上和中午各帮妻子做两次
<<上一页  下一页>>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slzk20140404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