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调味观
食品与生活2014年第2
中国十大传统调味观
共1页
提及中华烹饪文化,人们一致认同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但往往将调味归入技术的范畴,很少有人将调味与文化、理论相提并论。其实,对于中国传统调味理论,先哲早有精辟的论述和经典的语录,它们是中华饮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辉煌灿烂;至今对于调味技术仍极具指导意义。1.五味调和《黄帝内经·素问》: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已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已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淮南子·泰族训》:伊尹忧天下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吕氏春秋·本味》: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中国传统的五味理论,指的是酸、甜、苦、辛、咸五种基本味,其实也是泛指所有滋味。五味调和就是通过酸、甜、苦、辛、咸五味的调和,达到饮食之美的最高境界——和。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美食观念,要求通过“荤素之和、性味之和、时令之和”三方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