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背后的况味
诗如画。那牧童杏花、寒山寺院、江枫渔火,那木兰轻舟、阳关故人、古道西风……唐诗中的一壶酒,一柄剑、一弯月、一溪水、一座山,多成不朽美景,品之苍润绝秀,读之胸起风云。刘禹锡遭贬时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画幅,境韵雄勃,将历史、现实和壮志襟怀一诗以荟之,给人怎样的震撼?亦有小幅,“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虽如素描,但荡思八极高旷清超。他因永贞革新遭贬,重回洛阳已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悲苦磨砺,成就独有的诗风。“银川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风俗风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民歌风味,使他独立一格。由诗入文,刘禹锡有《天论》《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存世,诗文中可见他遭贬远郡却顽强于世的精神,即使晚年也有着“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放。刘禹锡诗中多有画意,画意背后又是他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