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善性、公利性,使公德教育体现其所承载的发展着的经济、社会、文化、人本、生态等方面的价值意义,体现其伦理道德价值、责任、义务和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知荣明耻、遵纪守法、文明道德的公民。2.微观入手,开展生活式的公德教育实践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实践的“闭门造车”的结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