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更容易出大师?
的知识量上来看,从接受知识的难易程度上讲,从逻辑上讲,当然远不及今人。因此,千年积累下来的古书虽多,但大多数古代读书人,也跟现代人一样,是没看的。如果你是个好学者,喜欢把点滴时间用来读书,包括出差到外地的路上,你可以带个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之类,等于古人带上数万卷书了,这是什么条件?气死古人的条件啊!清初大儒顾炎武以好学著称,手不释卷,出门的时候都要阅读,据说要一匹骡子,两匹马驮着书跟在后面,以便随时查问——这条件当然不是一般人全有,至少得“不差钱”啊。现在看来,这学问做得多不容易。今天写文章,有记不清的地方,拿搜索引擎一点即可,比如前面我引用刀尔登的话,就是按记忆线索搜出来的,极简单。同样的事情,对古人来说可就麻烦多了。清初有个大名士毛奇龄非常自负,自以为很牛逼,外人也都说他渊博,可他老婆有一次却揭短(现在新词叫“吐嘈”)说:你以为俺老公多有学问,全是假的,“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