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更容易出大师?
个笔会,或者参与点俗务,种地做生意之类,有的还结了婚,要夫妇敦伦,养儿育女,考试的时候还要赶路耗费时间,路程从几天到数月不止。但今天的学子自从有了现代学校和高考这个概念,就不但要被强制性地封闭式教育,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之外,还要禁欲及远离大多数生活杂事,刻苦及专心程度都超过古人。古代一些科举出身的文人其孤陋寡闻甚至到难以想象,清朝有个两榜进士,去私塾视察,看一学童在读书,便询问所读何书,答曰“史记”,又问作者是谁,答曰“太史公”,接着问是哪一科进士,答曰“非本朝,汉代的”,进士拿起书读了几句说“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这是不读书的进士,还有不问时事的翰林。清末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朝廷要论功行赏,不少湘军猛将都封了高官,翰林院少不了要为之作传,这时候某翰林就质疑:罗泽南(湘将)一个教官出身,怎么这么几年就当了记名布政使,朝廷封赏过滥了!看他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旁边就有人悄悄告诉: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