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农业“开闸”

在融资难、融资渠道窄、金融服务硬件落后等诸多“短板”。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服务的“血液”营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和“灌溉渠”。同时,各方还应着力破除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的机制体制弊端,为农村金融创新减少障碍,让金融“输血”更通畅。如何使农民获得充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有人说:金融支农支小,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决不能因为“难”而对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视而不见、无所作为,而是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需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面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发展农村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