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灾难现场的媒体人

到独家新闻,推波助澜,将本来不过是为了吓唬吓唬馆长以达到令其收回成命目的的萨姆哄骗、恐吓成一个真的劫持人质罪犯,最终走上不归路。萨姆疯狂的过程,都被霍夫曼悄悄拍摄下来,成为电视台的直播节目。片中的一个细节是,正在博物馆参观而被劫持的小学生们,看到拿枪的萨姆与博物馆外的警察对峙,居然热切地期待枪击的场面,因为他们在电视节目里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晚近的电影,似已较少纠缠于不择手段抢新闻、媒体的内部生态这类主题,这大约与新闻业对新闻伦理的规范已达到程序与技术上的明晰有关。比如如何采访灾难中遇难者的家属,教科书中已经载明,没有什么争议,需要的只是力行的决心与定力而已。不过,新闻业的进步,并不意味着电影不再对其给予批判性的审视。相反,对于“旁观他人之痛苦”——新闻人对战争、灾难以及疾病等困境中的人的报道,一种立足于消费主义批判的解构主义视角出现了。被质疑的战地记者以战地记者为例,往昔,战地记者差不多拥
<<上一页  下一页>>

szka20140735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商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