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文化中的日常生活
40万),引起一场小有规模的“糗文化”,出现了一些同样试图将“糗”“礮”的尴尬故事为主题的跟风网站和书籍。《泰礮》的高票房收入与“糗事百科”的广泛受众,这两次商业运营的成功并不能仅仅被放在“媚俗”或者是“现实主义”等维度上考量,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它们同时彰显了一个难以被处理、被理论化的问题,即个人化、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与个体经验进入表征层面的方式,以及这样一种方式携带着怎样的意识形态诉求。对法兰克福学派来说,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本身便已被规约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补充物,它在为无产阶级不断提供娱乐和慰藉的同时,也消磨了其阶级意识,令其安于现状、难以分辨和质疑制度的压迫性。换句话说,日常生活正如阿尔都塞在著名文章《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颇有洞见地提出来的那样,其本身蕴涵着意识形态性,不易察觉地履行着控制、统治的职能。雷蒙德·威廉姆斯的《文化与社会》中也将“文化”定位为一种涉及整体生活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