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纪录何以独立
能迅速得到部分“文青”的欢迎,渐成时尚和标榜。而这种颇受质疑的同情在影片中体现为关怀,在影片外则有时转变为蔑视。什么时候转变为蔑视呢?一旦双方产生纠纷的时候。徐童在《麦收》放映遭受抗议的时候,说还有更厉害的没有剪进来呢!笔者在想———此时,纪录片和生活哪一个更真实呢?在学术上,笔者不认同“底层”的概念。笔者暂且不论汉娜·阿伦特的“平庸的恶”的观点,也不去分析苏联导演罗姆的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对于法西斯思想根源的反思,对于底层,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无产阶级文艺观概念。有的纪录片人认为“底层”就是无产者,就是先进的,所以最值得关注,其实,这还是在按阶层划分人群,还是某种阶级分析的方法。结 语当前,中国独立纪录片处在西方权威认可、体制封锁和自我认识的多重困境之中,创作者的复杂性以及自我反省意识等都是十分迫切的论题。某些创作者的投机行为或许是无奈之举,对于纪录伦理和精英视角的认识也可能见仁见智,然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